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雨花区是湖南省会长沙的“东南门户”,是人口大区、商贸大区、经济大区,面对城市治理单元复杂、诉求多元交织、风险易发多发等现实挑战,我们坚持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前后集成“四维”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一、上下贯通强主轴,完善全域统筹的治理体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雨花区持续建强“区—街镇—社区—小区”党建“动力主轴”,推动组织体系穿透末梢、资源力量直达一线。
区委统筹“强引领”。注重发挥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工作机制,实行区委常委联街镇、部门单位联社区“双联点”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双报到”制度,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倾斜。定期召开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全面加强重点工作统筹谋划、调度推进,抓实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
街社增效“激活力”。强化街镇班子建设,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工)委副书记,协助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推动街镇回归主责主业。下大力气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规范村级组织挂牌,严控从基层借抽调干部,取消社区定量考核,精简面向基层的会议文件24%以上。出台“社区员额管理十条”,规范社区员额人员“进管考出”,打通“雇员—员额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街镇班子成员”的成长渠道,面向社区(村)干部考录在编人员50余人。着眼长远需要,创新推行社区分类治理,将社区按人口规模、辖区面积、社情民意和工作任务等因素分为三类,相应配备社区员额人员,给予资金保障,实现人、财、物相匹配,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持续激发。
末梢扎根“固基本”。坚持触角向下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小区党组织向小区扎根,应建尽建小区党组织618个,覆盖小区861个。创新小区党组织书记街镇备案管理,连续4年选派近50名领导干部任小区第一书记,帮助基础差、矛盾多、治理难度大的小区强党建优治理,实现党的领导向城市最基层有效延伸。紧扣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物业行业党委统筹引领,指导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52个,推动小区党组织成员与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新成立和换届业委会党员占比超50%,成立红色物业联盟,推行物业“红黑榜”制度,大力提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影响力。
二、左右协同聚合力,织密融合发展的治理网络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我们注重通过党建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在产业发展、项目攻坚等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作用,将强大组织力转化为强劲生产力。
产业链建强“红色引擎”。探索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健康)3个产业链党委,覆盖上下游企业600余家,由产业链党委牵头构建企业党组织“朋友圈”,链上企业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引、技术共促,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雨花基地贡献长沙市超80%新能源汽车产能,可孚医疗成长为全球化医疗器械头部企业,长步道成为全球工业镜头领域单打冠军。
楼宇里打造“红色矩阵”。坚持以提升楼宇经济贡献度为目标,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组建楼宇党组织,由楼宇运营方或物业服务企业高管担任党组织书记,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第一书记,派驻专兼职党建指导员。打造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党建、人才、法律、金融、税务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2024年全区税收过亿元的楼宇达15栋,10栋重点楼宇完成招商去化约6.2万㎡。
片区内强化“红色领航”。成立区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在自贸片区、长株潭绿心片区等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分会,开展“红色领航”党建联建行动,推动资源聚合,打造长株潭“58”同城共促乡村振兴等共建典范,绿心片区“一厅一道”建设加速推进,自贸雨花区块获评2024年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在全区十大重点建设片区建立临时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奋战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一线,推动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三、内外联动优服务,形成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抓好社会治理,关键就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我们全面激活新兴群体、志愿者、社会组织等治理动能,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新兴群体“融城进圈”。创新开展“星城同逐梦·雨花暖新界”党建引领新兴领域融城共治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打造“骑手友好”型小区7个,在加油站、物流园、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发展一批友好商户,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停车充电、住宿餐饮等问题。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优势,引导快递员、外卖员成为文明宣传员、流动网格员,“马小哥”志愿服务队事迹在《焦点访谈》栏目报道。
志愿服务“闪耀入列”。深入开展“雨花先锋”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区志愿服务联合会、街镇枢纽平台、社区志愿服务队,引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五老”团队参与,组建16支行业志愿服务队,打造“秋韵红”老年志愿服务等品牌,培育“复兴号”高铁志愿服务联盟、“政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全国、全省志愿服务典型,示范带动近700家志愿组织、近20万志愿者投身基层治理。
社会组织“协同组网”。成立区级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组织区慈善会、区总商会、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和街道社区结对共建,大力培育标杆性共建项目。鼓励街镇社区引入群英会、寸草心、金牌帮女郎等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等民生项目,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基地、孵化基地、服务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效。
四、前后集成破难题,创新闭环管理的治理机制
抓好社会治理,重在形成闭环管理。面对复杂治理难题,我们积极构建“前端发现—中端处置—后端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化解”转变。
数智赋能“一网统管”。着力完善“区—街镇—社区—网格单元—微网格”五级网格组织体系,搭建网格化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把环保、公安等部门事项纳入网格管理,形成治理“一张网”。建立“网格治理—网络问政—热线服务”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将12345热线、网络问政平台反映事项与网格巡查发现事项一并纳入网格处置。健全网格事项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推动巡查事项“未诉先办”、群众诉求“接诉即办”、疑难问题“统筹联办”。截至目前,网格平台上报案件100余万件,结案率99.3%。
协商共治“一体施策”。全面推开“星城好邻里·雨花邻聚力”党建引领小区协商共治行动,搭建“雨邻有约”小区议事协商平台,健全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机制,广泛开展“请您来说”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深化小区分类治理机制。在物管小区推行以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监事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参与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在开放式老旧小区因地制宜推行“共享物业”、“居民自治”、引入社会资本三种模式,攻坚推进开放式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打造紫金苑、中冶长天、卫技新村等一批“和美小区·幸福家园”。
矛盾调处“一站到底”。建立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健全“一站式”调处机制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分流处理、限期办理”。区综治中心自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5611件,化解率达97.7%。聚焦征地拆迁、房地产、劳动保障、涉村矛盾纠纷等重点领域积案,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化解,开展“集中治理重复访”专项行动,2024年全区信访总量下降33.5%。针对乱停乱搭乱建和违规住改商等小区治理难点,在街道探索设立小区综合执法流动工作站,推动城管、公安、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执法力量下沉小区开展综合执法,着力解决一批“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推动小区由乱到治、蝶变升级。
党建引领是善治之基,系统发力是破题之钥。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上下贯通建强治理主轴、左右协同激活发展动能、内外联动汇聚攻坚合力、前后集成破解治理难题,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以“雨花之治”为长沙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共雨花区委书记 黄军其)
本文刊发于《长沙晚报》2025年8月7日第07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