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时,补偿金到底该怎么算才合规?”“未休年假折现,有哪些注意事项?”2025年9月19日上午,在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红星村社区的和谐劳动关系站点内,一场“企业劳动纠纷普法专题讲座”气氛热烈。
面对企业负责人接连抛出的实际问题,长沙市雨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陈师贤律师结合案例,一一给出清晰的法律指引和实操建议。
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如何高效化解劳动欠薪纠纷?
长沙市雨花区率先破题,将劳动仲裁庭直接“搬”进街道、设到社区,通过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探索出一条源头预防、高效化解劳动争议的新路径,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这一创新举措始于2024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井湾子街道和谐劳动关系站点。该站点并非简单的咨询窗口,而是配备了标准化仲裁庭,由长沙市雨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派仲裁员及资深律师轮值,具备完整的案件受理、调解、开庭审理功能。
井湾子街道写字楼宇林立、经济业态活跃。2024年欠薪投诉纠纷1600余条,居雨花区之首。传统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流程长、耗时久,容易让小矛盾拖成大问题。
在雨花区劳动保障局和仲裁院的支持下,井湾子街道率先在纠纷最集中的红星村社区挂牌成立和谐劳动关系站点,将标准化仲裁庭直接“搬”进了社区,真正打通了劳动维权的“最后一公里”。
站点周边是德思勤商圈,街道和社区将调解未果的案件线索无缝对接到站点,引导劳资双方就近仲裁,实现了纠纷化解的“端口前移”和“就地解决”。
2025年7月,名士足浴保健店因倒闭拖欠13名员工工资近40万元。通过街道设立的社区仲裁庭,案件得以快速审理,员工不仅追回了欠薪,还获得了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纠纷迅速圆满解决。
到2025年8月,街道和谐劳动关系站点已处理375件劳动仲裁案件,涉及金额13270404.937元,平均每周集中开庭两次,调解成功63件,开庭审理193次。目前尚有约80起案件正处于协商调解程序。
该站点的创新之处还在于“防治结合”。除了高效裁决,站点更注重源头治理。定期举办的“企业劳动纠纷普法专题讲座”场场爆满,仲裁员结合招聘、在职、离职各环节的热点难点“以案释法”,将复杂的法律条款转化为企业听得懂、用得上的操作指南。这种主动送法上门的服务,旨在帮助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营造尊法守法的良好营商环境。
劳动仲裁进驻街道社区,是雨花区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有力探索。它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以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了劳动者的维权信心,也以专业权威的指导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这一创举,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基层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